杨明,著名画家。1957年出生,大别山人,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湖北省中国画学会会员,黄冈市文联委员,北京神州书画院副院长,黄冈市书画院院长,黄冈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。1989年被文化部授予“全国画乡优秀辅导员”,1998年出版了《杨明版画集》,1999年荣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;湖北省第六届“楚天群星奖”银奖;2000年荣获黄冈市第二届东坡文艺创作奖;2008年荣获湖北奥运之光美术作品展学术奖,同年出访芬兰科沃拉市举办画展;2009年出版《锦绣大别山》画册;2010年荣获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作品大展银奖,10月举办《锦绣大别山——杨明画展》。其国画作品被日本、俄罗斯、美国、加拿大、芬兰、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友人收藏。传略入编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》等多种辞书。2015年4月,当选中国文联《神州》杂志封面人物。
杨明擅长以大别山名胜景点为描绘对象,以大众喜爱的基调为表现方法,取景入画,尽善尽美。大别山的幽壑秀水、飞泉碧波、流云雾海、裸岩奇松等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观,“春来杜鹃如火,夏至瀑布飞霞,深秋丹枫点翠,隆冬雪飘芦花”等美妙绝伦的独特景象,在他的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画面清新秀丽,气韵生动,具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质。在笔墨上追求黄宾虹先生点染自然、风骨超迈的艺术效果,大气磅礴,体现了山水画的“黑、密、厚、重”的艺术特色。
笔精墨妙 意境悠远
——著名画家杨明教授的大别山情结
■记者 邵妙苗
蜿蜒的群山、巍峨的青峰、流泻的飞瀑、奔涌的山泉、变幻莫测的云海、苍翠挺拔的奇松、鬼斧神工的裸岩,还有山麓那林木掩荫的房舍、山间那清幽流水的小桥、山顶那凌空远眺的亭榭……这美妙绝伦的仙境,便是著名画家杨明教授笔下秀丽而又雄浑的大别山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
生在大别山长在大别山,从少年时代起,杨明就梦想着做一个画家,梦想着将那如诗如画、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秀水诉诸笔端。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,喝着山涧的清冽泉水,杨明学会了倾听山水的韵律,学会了感悟山水的生命。在他眼里,大别山是有智慧有灵性的。体悟着造化之奥妙,感受着自然之神奇,将身心、情感融入大别山的怀抱,被大别山滋养的杨明和大别山一样,逐渐形成了豁达刚毅、细腻凝重的情怀和性格。这种情怀,使他善于从山水中体味浪漫和超然,并把这种内涵在自己的画作中流露出来,增添着作品的厚度。
长大后,当他真的成长为一名著名画家,成长为鄂东名校——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后,杨明心底的那份大别山情结越发难以割舍,神圣的大别山成了杨明山水画创作的精神根据地。为了画出有深度有内涵的大别山,为了让笔下的大别山更生动传情,带着一颗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,每逢节假日,杨明都会背起画夹,不辞千难万险进山写生,足迹遍及大别山,摹写大别山的秀美姿容,采撷物候风光的精神气韵,使他的山水画既恰当地表现了大别山的地域特征,又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与体悟,体现了个性化的审美心态与生命意味。
我国的名山很多,但风格各异。南方的山灵秀险奇,北方的山则雄伟刚劲。而大别山地处江淮之间,蜿蜒八百里,绵亘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,北接桐柏,南扼大江,东控吴越,西临荆楚,既有南方山水的清秀,也有北方山水的浑厚。沧桑而古老的历史传承,丰富而厚重的人文精神,真实而传奇的英雄故事,淳朴而温馨的民风民俗,更给这片古老而又青春的土地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人文魅力。
为了表现这种兼容南北风貌的山水之美,几十年来,杨明流连于大别山的自然美景之中,观察山川之雄奇,草木之生机,云水之气象,人文之厚重,民风之淳朴。大别山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或深或浅的脚印,他在山林穿行中锤炼自己的意志,陶冶自己的才情,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。杨明的每一步跋涉,都领略到不同的风光,或在观察中将它们鲜活的形象铭记于心,或用笔墨描摹出它们的姿态情状,力透纸背,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大别山的高天流云、山峦叠翠,以及翻天覆地的山乡巨变。他很少用铅笔、钢笔写生,而是直接用水墨写生。他擅长运用墨气笔势,把握环境的景观韵致。
杨明画大别山,起初主要在黄冈市境内写生。他跑遍了黄冈境内大别山区的各个景点:罗田天堂寨、浠水三角山、麻城龟峰山……各个景区内景点的名字他如数家珍,至今回忆起每一个景点,每一处的风景就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,他甚至立即就能说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色。
然而,创作的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。大别山清婉秀丽,雄浑连绵,但却不像桂林山水、长江三峡、太行五岳那样地貌特征明显,抓不住要点就难免流于平庸,导致虽有千山万壑,落到笔端却像是同一座山的创作困境。杨明在创作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。在浠水三角山采风时,杨明在一处可揽山峰全貌之地坐定,极目远眺,只见山恋起伏,大大小小28座山峰美不胜收。他铺开画纸构图时却有些难:山峰虽美,但分布过于均衡对称,很难找准最佳角度。冥思苦想之际,一阵云雾吹来,山间什么都看不见;浮云飘过,28峰在雾海云涛中若隐若现。这天接地连的景象,让杨明灵感如泉般喷涌,一时间下笔如有神助,一幅流云雾海中的三角山一气呵成!画完,杨明即兴赋诗:“一山突起浮三角,雾海云涛万里松,天接地连无酷暑,举杯邀月大歌风。”
在麻城龟峰山,一场所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杨明淋成了落汤鸡,杨明却完全忘记了雨的存在,尽情地挥洒着手中的画笔,记录并描绘着雨中的大别山奇景。雨过天晴,龟峰山白练横空玉龙飞腾,松涛烟雨灵气漫山,云雾缭绕景致更浓,他满怀激情完成了《雾锁龟峰》。
采风天堂寨,但见青的山、红的叶、银的泉,疏雨淡云里,杨明轻展宣纸,和着远远近近的水声,带着缠缠绕绕的心绪,泼洒丹青。一幅“谷中花树红如锦,流泉曲水挂银波”的《天堂瀑布》,展现了画家对大别山浓得化不开的爱!
大雪纷飞,杨明驱车艰难前行,行至黄梅老祖寺山前,路断了。他背起画具,步行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。皑皑白雪中,古刹银装素裹,青烟袅袅,庄严肃穆。杨明陶醉于超然静谧的世界,画下这独特景观……
记者曾荣幸地陪同杨明老师到天堂寨采风。山路上,杨明对记者说:“山水画是走出来的。”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,一定要走出象牙塔,深入大自然,亲身体验自然生成的山水、丘壑,与自然交流,聆听山水的韵律,才能画出超凡的意境,才能把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东西发挥到极致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每一次写生,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艺术,都是一次荡涤、滤静、丰富的过程,这样的过程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。杨明认为,只有通过“走”,对景物的印象才会深刻,才能挣脱书本的束缚,感悟出自己的东西,找到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,画出属于自己的画。
因为“走路”,杨明收获了许多,大量的写生手稿,对风景的记忆,对绘画的思索,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。多年来,杨明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深入大别山了。记者看到,在大别山圣人堂,全村的男女老幼几乎没人不认识这个叫做“杨教授”的画家,不管他坐在石头上画大山,还是坐在田埂上画红叶,村民都会围成一团,静静地看他把山山水水、花草树木写进速写本里或画在宣纸上,画完后,赞叹声不绝于耳,然后,他们争抢着把杨明请到自家吃饭。看得出,这个随和的画家是山民们最愿意亲近的文化人。时间一长,杨明对这里也相当熟悉,“哪个地方有块石头我都知道,闭上眼睛走路都不会绊着。”
杨明已经和大别山融为一体了。每当金秋十月,硕果累累的季节来临,当地都会把他接回大别山。因为,每到秋季,正是山果丰收、红叶迷人的时候,举目望去,漫山遍野火红一片,格外诱人,此时作画,是再好不过的了。在大别山写生的日子,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,走进宁静空灵的山野,任清凉的山风吹拂,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,独享那份清静和悠然自得,是杨明最惬意的。
到此已穷千里目,谁知才上一层楼
就在这样长期的采风作画中,鄂地的大别山悉数呈现在他的画笔下。这时杨明又萌生了新的想法: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地,要描绘大别山的全貌,怎么能不去豫皖两省写生呢?抱着这个想法,利用暑假时间,他踏上了河南、安徽两省的写生之旅。
大别山的主峰白马尖,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,海拔1777米,险峰耸峙,巍峨壮丽。赤日炎炎的八月,杨明和几个同伴到达山脚下,同伴们仰望着拔地而起的高峰,听说上山需要两个多小时,纷纷打起了退堂鼓,不愿上山。杨明却鼓起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,独自向山顶攀登。本想着在山上总会遇到其他游客,但说来也蹊跷,那天他走了很远也没碰上一个游人。中午的太阳无比毒辣,他早已经汗流浃背,而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,身边仅有的一瓶矿泉水早已喝完,渐渐地,又热又累又渴的他,心似乎在胸腔内越跳越快,胸闷气短,头也有些昏昏然,隐约有中暑迹象。这时他才觉得有些后怕:如果自己一个人倒在这里,前不巴村后不着店,手机又没有信号,可就真的有危险了。幸好路边有一棵大树,树荫之下还有一块形如躺椅的长方形大斜石,他走过去躺在上面想小憩片刻,竟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。一觉醒来之后,精神振奋了许多,身体的不适也基本消退了。于是他站起身来又继续向上走了两三里路,还是连半个人影也没见到,心里涌起了下山的念头,可刚刚往回走了几步,他又开始责备自己:杨明啊杨明,既然决定了要上山,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?他定了定神,索性把心一横,转身继续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山顶走去。
下午四时许,杨明得到了艰辛攀登的最好回报:一条优美异常的古松长廊出现在他的眼前,古松郁绿葱茏,形态各异。松涛阵阵,凉风拂面,让他心旷神怡,旅途中的疲惫烦闷顿时一扫而空——他终于登上了白马尖的峰顶。这一刻,他胸中涌起了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无比快意。尽管太阳已经西斜,他仍在山顶画了风景速写,拍了照片,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……
这次暑假从外省采风归来后,杨明接连创作了《天之峰》等四十余幅作品后仍意犹未尽。历时三年,他又取材于大别山的真山真水,将众多山水人文景观有机组合在一起,创作了以白马尖的高度为浓缩比例的长卷《锦绣大别山图卷》向十八大献礼。如数家珍地描绘了大别山秀丽的自然风光、沧桑的古老历史、丰富的人文资源、众多的英才豪杰、传奇的风云故事、神秘的遗址遗迹……2013年1月,他应邀在北京参加“中外书画家春节联欢晚会”,在晚会现场,当长达1777cm的《锦绣大别山图卷》徐徐展开时,那开阔的场景、妙趣横生的意境,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,热烈而持久的掌声,把晚会推向高潮……
为了深入地了解大别山,研究大别山,杨明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,走遍了大别山区的3省6市36县。他走进浩瀚无边的大别山与山民一起生活,体验感受大别山之美,体验万物的自然之美,追求人性与自然的对话,以及对人生自我价值的理解和对大别山精神之美的感悟,寻找他的视觉语汇和符合大别山特征的艺术形式。他用画笔记述大别山人民前进的步伐,讴歌大别山人民创建的业绩,聆听大别山人民殷切的呼唤,描绘大别山的美好前景,激励人民热爱大别山、开发大别山、建设大别山的热情。
我愿行到水穷处,与君坐看云起时
2009年,《锦绣大别山·杨明画集》出版,收录杨明以大别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近百幅;2010年,《锦绣大别山·杨明画展》成功举办,展出的五十余幅以大别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,在展会结束后的拍卖会上,被收藏家抢购一空。画集和画展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赞誉。
“春来杜鹃如火,夏至瀑布飞霞,深秋丹枫点翠,隆冬雪飘芦花。”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在杨明《锦绣大别山》画集的序言中说,“杨明先生以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感,凝乡恋于笔端,注激情于丹青,展示了大别山的俊秀神奇,体现了作者艰苦求索的品格修养,对于宣传推介黄冈将发挥重要作用。”
黄冈老一辈教育家陈朝葵先生看了《锦绣大别山·杨明画展》后即兴赋诗:“巍巍大别惹入迷,叠嶂层峦巧妙思。风骨超凡云海秀,碧松出世雾涛姿。无声音乐天然美,绝险山峰笔下奇。情景交融生幻境,心裁独出梦中诗。”表达了对以大别山为主题的杨明山水画的无比赞赏。
著名画家、湖北省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孔奇在品读杨明的《锦绣大别山》画集时,也作出这样的高度评价:杨明的画效果以墨为形,墨彩交融,以水为气,气贯全局,真正是“元气淋漓幛犹湿”,达到了“落花无言,心素如简”的境界。从杨明的画中“游览了大别山神奇秀丽的风光,感受到大自然的雄、奇、险、幽之美”。
是的,翻开杨明的《锦绣大别山》画集,那一幅幅画作,就是一个个景点,展示了大别山那让人留连忘返的自然风光,引人入胜。
生活之源是一个画家创作之本,杨明多次深入大别山写生,体验生活,对大别山的自然风光进行提炼、加工,用长舍短,取景入画,尽善尽美。每幅作品都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,杨明的《天堂人家》《将军峰》等作品,构图严谨,主次分明,描绘了大别山群山竞秀,瑶池仙境之美,一山更比一山奇的景象。真可谓“神仙依恋山中景”,是对大别山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。
大别山流云雾海这一壮丽景观,在杨明的画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有诗云:探奇直上有高峰,万象森罗一望中,到此襟怀同海阔,混疑跨凤入天宫。《老君峰》是天堂寨主峰,画面“之”字型构图再现了老君峰的雄俊秀美和矗立白云间的神韵,画面气韵生动,活力无穷。还有《天堂云海》《雾锁龟峰》表现那种“松涛烟雨生灵气,白练横空起玉龙”的美丽景色,让人感受到大别山的自然美与其它山川的确有别。《哲人峰》是观云海的最佳山峰,这里“极目风光无限好,烟波雾海总缠绵”。杨明在作品里表现了哲人峰雨过天晴,云海翻腾,气象万千的景象,让读者陶醉在云山雾海之中,置身疑在广寒宫内,情真意切。
“山中一日雨,到处是飞泉。”这是大别山又一特色。大别山水色秀丽,碧波荡漾。杨明的《聚泉》《源远流长》《天堂瀑布》等作品,表现了大别山壑幽水秀、美妙绝伦的瀑布景观,水在画面上产生了灵气,有不尽滚滚流,源源不断之意,这种表现正融合了大众的心理,有吉祥、长久的意境,正是:厚德凝成千万福,灵泉汇聚八方财。
大别山属裸岩地貌,是奇松的生长之地,由于长期受风力的影响,大别松形成了独特的形态,婀娜多姿,可与黄山松媲美。杨明的《巍巍大别山》《大别松》等作品,通过对山峰、松树的赞美,意在表现大别山风骨和大别松的精神。
杨明的《春到大别》《秋到圣人堂》《乌桕树下》等作品,则反映的是旖旎田园美不胜收的景象,春来山花烂漫,夏日满眼碧波,秋天金黄色稻浪翻滚,田埂上的火红的乌桕树更是让人陶醉,一派秋色美妙无比。作者以景抒情,表现了对大自然之爱,对大别山之情,展现了大别山春、夏、秋、冬之美景。《祥云绕峰》中,山势挺拔险峻,白云深处山道崎岖,好一派幽深境界呈现在读者眼前。《大别山居图》中,杨明着意于表现山民的深山幽居之乐,崇山峻岭之下是明镜般的湖泊,湖边危岸之上则是乔木林里的山民之家,连接山民之家的是架于彼岸的小桥……清静、悠然之境,让人品味着世外桃源的自在和快乐……
2015年1月16日,“黄冈舰”入列东海舰队,舰上最能体现黄冈地域文化特色的,当数挂在会议室的国画《巍巍大别山》。这幅长500厘米、高70厘米的水墨丹青,凸现了黄冈境内最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,其中有天堂寨、薄刀峰、龟峰山、桃花冲等山水风物,也有七里坪、杜皮陵园、紫薇山庄、五祖寺等人文胜景……这幅画,由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集体创作,杨明主笔;这幅画,是杨明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。尺幅之内,千里之胜,让“黄冈舰”的官兵们心中升腾起山的雄伟、水的柔情。“我的名字叫黄冈,大别山是我的脊梁。”2015年当选黄冈市人大代表的黄冈舰政委俞福军说,“黄冈是我的第二故乡,750万老区人民让我魂牵梦萦!”
杨明是属于大别山的艺术家,他情系大别山,一直行走在大别山的青山秀水之间。他以大自然为师,画遍了大别山的沟沟坎坎。他的山水,是真正的大别山,朴素丰茂,幽深高远。杨明是笔耕的农夫,是真正的大别山之子!从他的山水中,我们能看到大别山的赤子情怀和犹如农夫般的踏实和淳朴。他没有刻意地去寻求笔墨和塑造,却在艺术家的感情升华中使笔墨和塑造有了真正的依托。
风月有情常似旧,丹青妙处不可言
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,2015年底将在北京荣宝斋隆重展出的《锦绣大别山·杨明画展》已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。为了画展的成功举办,杨明的山水画创作也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高峰。
《红色圣地七里坪》是杨明常画的题材,新作再出新意。构图远近层次分明,林木沧桑有寒意,枝桠间却也透露出勃勃生机;俊秀的大别松掩映下的房舍里,似乎传来当年激昂的声音;近景山石与林木互为衬托,流水蜿蜒有致;远山雾气笼罩,若隐若现,山石坚挺有力度,表现出大别山不屈的风骨。整个画面意与景极为传神,秀丽宁静之中,有苍茫迷离之感。
《大别山红叶》取景于九资河,每到深秋,漫山遍野的乌桕树叶,由翠绿渐变至火红,像一把把向天燃烧的火炬,与翻滚的稻浪,与黛青色的远山,与山间漂浮的白云,与一掠而过的小鸟……组成了一曲美妙无比的秋季田园风光,令人心旷神怡。
《大别山高入云天》,远处云海流泻,古刹藏在白云间,近山用赫石大块铺色,衔接微妙,墨色由浅至深,画面动中有静,意象洒脱,宛在世外桃园;《高山流泉》写于杨明常去的大别山彩虹瀑布,碧水如镜,青松如洗,万瀑如注,水声如雷,让人顿觉雨意盎然;《大别山石窟》老笔纷披,大块墨色,远近高低,浓淡色阶分明,造型朴拙,淋漓尽致,山间楼宇则以工细的线条刻画,令人向往;《金兰山日出》刻画了日出时的瞬间,山顶、楼宇、云层洒满阳光,远方天际则以或黄或红的亮色突出画面,树木在阳光下茁壮成长,小溪在雨晴后欢快流淌,使得全局显得格外生动有趣……
最值得一提的,是杨明历时两月新近完成的雄强深秀的大山大水巨构《祥云千里映大别》。在这幅长800厘米、高260厘米的巨幅山水画作上,杨明以在千山万壑中驰骋的神思和激情,大胆地进行了笔墨语言和图式的创造,描绘了大别山祥云千里的巍巍雄姿,抒发了大别山人民博大雄浑的情怀,表达了超越视界的审美感动,注入了让人感奋的精神力量。
《祥云千里映大别》的近景是苍松翠石和波光粼粼的流水,中景是秀丽山川和如帘的飞瀑,远景是绵绵云海与或隐或现的山峰。苍松、翠石、山川、云海互为辉映,画面右上方朝霞万里,一轮红日正喷薄欲出……整幅作品大气恢弘,气象万千,锦绣妩媚,分外妖娆,有咫尺千里之妙。杨明在这幅山水画中,用笔干净利落,情境交加,意趣酣然,水墨纵横,变化万千,博而不杂。运笔时而笔尖,时而秃锋,或以干笔皴擦,或用湿润的披麻皴,笔势潇洒而秀润,墨色透明而凝重。山水景物皆以尖劲利落的细笔勾斫,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,坚凝沉着,棱角分明,树亦用小笔勾点而成,笔墨劲爽刚健,灵活秀润,无雕琢刻画与粗莽恣肆之弊,形成秀逸而不媚弱、清劲而不霸悍的格调。飞泉纯用线条勾勒,淡淡的笔触,似嫰而苍。墨彩晕染,随着物象的向背虚实而起巧妙的节奏变化,给人以强烈的如临其境之感。
杨明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再次印证了“笔墨”二字的不朽魅力。从古至今,笔墨始终是中国画的主宰,是中国画的语言形式,笔法和墨法相互依存,相辅相成。不同时代、不同修养、不同阅历的画家分别用不同的笔墨语言抒发各自不同的情感,传达各自不同的心声,阐释着对大自然各自不同的感悟。杨明说,从某种意义上讲,笔墨是中国画的血液。
杨明注重中国画传统笔墨,精心研究传统中国山水画,深得精髓,擅长用丰富深刻的笔墨语言表现山川的灵动和主体生命的格调,向读者呈现精致的笔墨语言和灵秀空明的人文情怀。在杨明的作品里,无论是尺幅小品的点染还是高卷巨帙的营造,都既能看到自宋元以来的历史传承,又体现时代精神,风雪雨雾都是他创作的灵感,阳光流淌、山岚迷朦、溪水奔涌潺潺,林木繁茂葳蕤,展尽了大自然造化的盎然生机。
杨明追求笔墨的随意、厚重、自然及韵律感,追求黄宾虹先生点染自然、风骨超迈、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,体现了山水画的“黑、密、厚、重”的艺术特色。他崇尚内美,力求苍劲浑朴,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持的艺术风格。杨明擅长有力的中锋用笔,他的画作上处处中锋见笔,不但在树木、房舍、山体等轮廓上以中锋造型,基至在大面积的山石峰坡上也合理运用中锋点画成面。这不仅得益于他对传统中国画“骨法用笔”的认识和理解,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他深厚的生活积累。因为只有造化在胸,下笔才能做到肯定、准确而又轻松随意。观其行笔痕迹,犹如在听一支美妙的轻音乐,让人感到轻松愉快。他还擅长清润洁雅的渲染,能够很好地把握“墨分五色”与素描运用之间的“度”,处理色彩关系,推拉出画面中空间层次的感觉。杨明的画,用的是北方的线,江南的墨。他笔下的大别山既有北国大山的巍峨苍茫、雄浑博大,也有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、清丽柔美。用笔酣畅淋漓,色彩典雅大方,给人以清秀、俊朗、飘逸的美感。杨明山水中恬馨静谧的氛围和幽雅怡人的情调,令人赏心悦目。
杨明的笔墨已臻化境。但是杨明却说,笔墨是山水画的血液,但意境才是山水画的灵魂。笔墨语言是抽象的,落实在画面上,则是意境。笔墨的生命力建立在画家的情感、气质和修养基础之上,离开了思想感情,离开了山水意境,笔墨的价值就不存在了。对于意境的营造,是杨明毕生的追求。杨明笔下的大别山,是从笔墨中流淌出来的心灵的歌唱。他以故乡的山水景观为依托,用双脚丈量大别山的山山水水,找寻山水的意境之美,形成了高洁古雅、灵动飘逸、自然清新、风神摇曳的画风。
杨明的山水画,质朴,率真,自然,厚重,体现出秀逸、淡雅、苍润、清新的意境和神韵。特别是对山石、树木、云海、瀑布的处理,于朦胧中见层次,于深沉中见灵秀。一幅《大别山雄秀图》,是画,也是诗。画家用潇洒利落的笔法和浓淡相映的墨色,于一片泼墨与黑白相间的线条中,营造出了挺拔险峻的山势、繁茂葱茏的树林、蒸腾流动的云海、宛如白龙窜谷的飞瀑,自然地烘托出这青山碧水的明洁意境。一幅《锦绣大别山》,是山水,也是歌赋,是映射画家内心情感和意向的山川气象。那如洗的碧空,那如潮的松涛,那潺潺的小溪,那静谧的山间小路……无不荡涤着读者的心灵,无不给人以无限的遐思。杨明把对大别山深沉的爱融化于山水画之中,构成了永恒。
杨明的画境高远幽邃,平静苍茫,凝立的千峰,飘忽的云霭,都在一派静穆之中抒写着大别山亘古不变的苍茫,给人以诗意的感染。山峰高耸入云,飞瀑喷珠溅玉,山下宛似经过,林间如可步入,深具可望、可游、可居的审美意趣。从《云中清泉》的轻柔秀美到《源远流长》的高远风骨,从《家住大别山》的茂密朴实到《大别山石窟》的删繁就简,从《大别山幽居图》的空灵平远到《九资河秋色》的绚烂多彩,我们为其感动和从中领悟到的,仍然是画家蕴藉隽永的诗意情怀。
由于杨明亲身体会到了大别山的无穷变化与永恒生命,他将大别山铸造成自我情感的化身,把一颗滚烫的心融入到了大别山的山山水水中,以此来表达他对大别山的情思。他的画,总是以最自然的创作状态,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震撼力,创造出特别的、夺人魂魄的精神力量,感动着自己,也感动着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