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5日至27日,我市19名文艺家走进东海舰队黄冈舰采风创作。如黄冈市文联主席陈训金所命名的“红土情·大海恋”主题,红色的黄冈热土与湛蓝的大海海疆,因黄冈舰,更显军民一家亲!
按行程安排,我们采风主要是在黄冈舰上,参观,体验,联谊,创作。登舰前,先参观了舰艇所在部队的军史陈列馆。馆内陈列着大量与海军、舰艇等相关的图文资料及文物实物,丰富多彩而又弥足珍贵。让文艺家眼前一亮的是,“海军之父”刘华清是湖北人,还有多位黄冈籍的军事将领!看了1998年越南挑衅中国的那段视频——一股强烈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步出军史馆,放眼军港码头,环岛停泊着各种银灰色的巨大舰艇,威武至极!这使从小就有强烈尚武从军情结的我,激动不已,热血沸腾。如果不是眼睛近视,也许我也是一名士兵!甚至因为从军梦破灭,我还遗憾地将名字里的“兵”字改成了“斌”……正当我回想当年时,带领我们的副政委指着标号为“577”的崭新舰艇,说:“这就是我们的黄冈舰——”
我海军部队是一支高精尖的现代化部队,专业性强,科技含量高……能有机会近距离体验与了解,尤其站在舰艇的制高点上极目远眺,兴奋新奇,难以言表。可当听说海军官兵常年在海浪风雨中工作生活,几周、几月甚至几年,不能与家人团聚,那种单调、乏味,真是让我们难以想象。站在舰艇最前端,看军港码头排成一字长龙的舰艇,想象着它们远航在辽阔的大海,保卫着我们的国土,欢欣自豪之时,更为我海军官兵的奉献牺牲而由衷敬佩。
登上黄冈舰,让人感觉黄冈舰也是我们移动的国土,是我们黄冈流动的版图。这艘新型导弹护卫舰,以黄冈名之,是每一个黄冈人的骄傲。而黄冈舰文化元素的打造,由市文联来组织完成,更是我们的光荣职责,也是历史赐予的机遇。悬挂在舰上由黄冈籍文艺家创作的近50件书画与摄影作品,是宣传黄冈的名片,是黄冈舰官兵的文化钙质,更是老区人民的深情托付。陈列在舰艇会议室的巨幅国画长卷《巍巍大别山》,及由市文联主席陈训金创作的舰歌《砺剑在大洋》,是黄冈舰文化元素里的重头戏。一位军人说:“尽管我没去过黄冈,但是看了《巍巍大别山》这画,就如同去过一样!”一首《砺剑在大洋》,得到了全舰官兵的一致赞扬。“启航,启航/劈开滔天的巨浪/启航,启航/承载历史的辉煌/朴诚勇毅,果敢坚强/我的名字叫黄冈……”这画,这歌,像纽带,跨越地域,穿越时空,将素不相识的两地军民紧紧联系在一起,并建立起亲人般血肉相连的感情。我曾写过《我们的名字叫黄冈》文章——在黄冈舰,在官兵中间,更深刻地再次确认:对!我们的名字叫黄冈!
下午,书法家、美术家们纷纷登台献艺,激情挥毫,倾情创作,摄影家与作家们则与官兵们交流思想,畅谈创作体会。我戏言,文艺家们的整体创作,好比海陆空协同作战:书法家是空军,大笔挥洒,像战机空中布雷,得胜即返航;摄影家如陆军地面战,边走边拍,是正在进行的攻城略地;而作家的文学创作,如潜艇深海凝思,形诸文字,命中目标……瞧!摄影家江耀龙、方华国、徐晖端起“长枪短炮”,开始地面进攻;作家刘民华、郑能新,记者伊汉波、梅卓慧等从灵感深处校正“鱼雷”,蓄势待发;最热闹的是“空军战斗编队”:书法家陈训金写下遒劲的“千里情缘一线牵”、高岚写下古拙的“博达”、肖德梅写下粗壮有力的“军魂”。画家杨明是《巍巍大别山》的主笔,他现场创作了四尺水墨山水画《大别瑞气起祥云》……我也不避拙陋,写下了“虎啸风声远,龙腾海浪高”隶书联,并与舰长合影留念,留下难忘的记忆。
接着,舰上两位年轻的军人也上前创作,一位写“海天一色迎贵客,浪里百舸属黄冈”,一位写“男儿本当为国去,不惜碧血染海疆”。词中豪情,令人肃然起敬!据说,那位名叫吕进的英俊小伙,是去年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,是文武双全的军中好儿郎。看到舰上清一色身着深蓝色海军军服的军人,精神饱满,仪表堂堂,腰板挺得笔直,说话声音洪亮,步履铿锵,思维敏捷……真让人心生敬佩钦羡之情。
“忠诚,使命,荣誉”——这,既是海军黄冈舰的舰训,也是我们文艺家的职业操守。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牢记这道训词,我们的工作何愁做不好,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强大!当我们戴上黄冈舰送给写有“中国海军黄冈舰”的军帽时,豪迈的舰歌又似乎在耳旁响起:“前方是深蓝的梦想/勇当先锋,砺剑大洋/我的名字叫黄冈……”
杨文斌 |